H00B2715.jpg  ▲平溪人希望藍皮車廂回來。◎劉克襄/攝影


除了天燈、煤礦和老街,平溪還隱藏著某些氛圍,喜愛走逛它鄉的香港人敏感地嗅聞到了。在一個陌生的小站落車,月台上只有零星三四人,對鎮日處於喧囂城市叢林,天天面對擁擠人潮的香港仔,真是不可思議的世界。

     有家著名的數位相機,最近在香港地鐵推出新型機種的廣告。廣告內容有兩款,都是一對年輕男女穿著西式禮服和白色婚紗。第一張,二人併立在一座木造車站前的月台。另一張也是合照,身後是一棟小屋的木窗,牆壁爬滿綠籬。

     一般人不容易看出拍攝的地點,只會注意到男女站在背景淳樸的小鎮,可用此機種拍攝出動人的照片。我卻一眼瞧出,兩張照片都在同一個地點完成,那兒是平溪線的終點站菁桐。香港人為何選擇平溪線做為拍攝的地點,猜想可能跟晚近他們偏好到此旅行有關。

     暑假時,我遇到綽號「洋蔥」的楊家雞捲老板,跟他聊起最近平溪線的旅遊情形。他的店面設在車站前,最能感受遊客數量的冷暖。一提到觀光旅遊,彷彿挑動了他的神經。只見他無奈地感歎,遊客愈來愈少了。

     但他也注意到一個現象,星期一到五,香港遊客似乎愈來愈密集。有時坐上這條支線火車,周遭經常都是講廣東話的旅客。我自己也感同身受,從瑞芳上車後,彷彿身處香港,正搭乘著駛往北邊的東鐵線。平溪線的香港旅客或許還未暴增,但特有的小鎮風情,儼然取代了淡水和九份的地位。

     平溪線有何獨特?最近在香港演講,我以九份、淡水和平溪線為主題,他們對平溪線似乎更有一份莫名的疏離和孤獨。淡水位於海邊,九份居處山上,都可以理解,也可比喻為常洲、昂坪之類。但一條火車支線和它的小鎮群,那是香港人難以想像的旅行風景。除了天燈、煤礦和老街,它還隱藏某些氛圍,喜愛走逛它鄉的香港人敏感地嗅聞到了。

     想想看,在一個陌生的小站落車,月台上只有零星三四人,對鎮日處於喧囂城市叢林,天天面對擁擠人潮的香港仔,真是不可思議的世界。

     進而之,這孤獨並不會讓人害怕或惶恐。香港人知道台灣是語言可以溝通的地方,就算普通話不靈光,拼湊幾句,再如何落單,都安全感十足。

     總之,是好的孤獨。不單單此,平溪線還會蘊釀一種緩慢的情境。平溪線火車經過的兩岸,多半是蓊鬱森林和山谷,一個小時才有一班,速度不快,小鎮街上的人走路更是緩慢。這樣不方便的交通,缺乏效率的鬆散工怍,都讓他們覺得是慢活。

     原來香港的生活節奏緊促,走路速度如快走。等地鐵,三五分鐘,眼前即有一班泊靠,甚至搭公車都相當密集。一進車子裡,人和人面對面貼著,幾無距離,麻木而陌生,彼此的內心世界卻可能隔如海峽。在香港搭地鐵,少有人在車廂裡看書,因為空間有限因為急促之感,人和書本無法形成緊密的閱讀情境。在平溪線,車廂裡旅客稀疏,人和人之間會有微笑和問好的距離出現。在很長的候車時間裡,或者火車上,你會不自覺地,好整以暇地取出書本閱讀,

     一個賣地方特產和美食的在地人,當然希望遊客愈多,生意才能興旺。但他們也深知,平溪線必須繼續保持這種緩慢特質,才會帶出美好的況味。儘管遊客減少,他們還是得堅持。繼續堅持便利商店和檳榔西施不適合這裡,繼續花心思在提高旅遊品質。譬如區分時節,針對各類客源,在不同的小站和古道,擴大宣傳這種慢活之況味,包括期待舊時火車的回來。

     此時此刻,他們清楚,平溪線最好往回走,停滯在過去,而不是前瞻未來。
>>>
http://life.chinatimes.com/2009Cti/Channel/Life/life-article/0,5047,11051801+112011112700091,00.html#

  • 2011-11-27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劉克襄/文
  • 後記
    其實我只認同這篇文章的一句話『平溪線最好往回走,停滯在過去』,但是更為貼切的說法,應該是這樣:『前瞻未來,平溪線最好往回走,停滯在過去』。

    記得在兩年前,這個部落格剛開的時候,我應一個研討會準備了一篇簡報『我眼中的平溪swot分析』,想看的就往這裡點吧,當時我所提出的,就是一個以平溪為文化生活圈的遠景,經過了swot分析之後,我要告訴各位的就是,為了找到我們的機會,我們必須與進步錯開,必須在流向未來的時間裡,創造一個逆流的砌石,成為懷舊的重鎮。記得去年才有人說全台灣的老街都一樣,難道平溪也要走進這樣的胡同內嗎?基本上我不想,排除過於商業化等等的因素,我想說對著那些個顧問公司、建築師事務所的人大聲的說:『你知道你的設計規劃裡沒有半點感情嗎?你知道我的過去、我的回憶全都讓你給踐踏了!』

    而,我想這一篇文章吸引我的原因,也許是,香港客是一個利基,拿著會讓我們賺錢的人的感受來告訴我們,平溪不應該再繼續隨意開發下去,應該要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,讓自己在更加的反省之後,擬定目標再出發。

    但是,你錯了,破壞平溪地景的人通常不是這一群仰賴文化地景生存的人,而是那些尋求工程利益、自我感受的人所造成的。雖然很不堪,但是我必須承認,在『我眼中的平溪swot分析』完成兩年之後的今天,我不得不承認或許這樣的遠景已經漸漸在我們的心中成形,但是都是沒有用的。被於那些個消化預算、趨炎附勢、苟且偷生、不帶情感的人來說,利益才是種點,最好馬上拿了就走,何必辛勤汲汲營營的經營一個遠景。我們都成了傻子。

    大概,這樣的文章也是會有人持續的寫,只是,究竟效益在哪裡?讓我點個讚吧!我是第27個點讚的,意味著這樣的議題可能需要某個政黨印成月曆才會爭得版面,但是那又怎麼樣?真的有人了解了柿子的重點不再於月曆上印錯的收購價,而是統治者從來沒有將眼光放遠來做規劃。

    平溪很美我知道,不然我為何到現在仍然每天仁愛路圓環平溪兩邊跑,因為我要回家,即使記憶被沖淡,遠景不受重視,現實的種種迫使我也只能同劉克襄在文字裡流竄,但無所謂,我們都堅持了自己的那一份,那你呢?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小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